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成果 > 正文

学工成果

安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成果

发布:2025-10-27   来源:    阅读:

       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安德学院人才培养紧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新要求,利用南澳大学工程学科的优势,依托我校2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资源,立足西部,契合新工科发展需求,充实国际化内容,凸显专业特色,扎实推进“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放创新的科学精神,旨在培养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学生管理工作紧扣培养目标,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网络系统和工作机制,结合特色和品牌活动,不断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营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围;构建了“四大课堂”“四大教育”“三大导师”以及“三个节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基本素质和行为养成教育,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化办学战略的重要载体,学院通过探索协同育人路径,形成了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立德树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一、深化“五个引领”党建工作,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必须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工作首位。自安德学院党组织设立以来,逐渐凝练出“党建+五个引领”的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院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学校党政领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为学生骨干培训班授课,通过开展“外媒眼中的中国”“一二・九”系列主题活动等,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意识形态教育机制,学院对联合培养学生赴澳学习前进行集中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本国历史和国情,辨别各类思潮;融合思想与实践教育,学院开发8个精品团课,组建39人青年师生讲师团开展42场宣讲,覆盖2000余人;紧抓网络思想阵地,学院创新开设“双语时政”专栏,浏览量达16万次。学院多举措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筑牢思想根基。

本科生党支部获得校级先进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获批样板党支部培育项目,3名学生党员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以党建带团建,学院团委获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奖。荣获五四红旗团支部17个,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4个,学生团干参加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累计获校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十佳班长4人,十佳团支部书记5人,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154人次。

二、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学院构建了“四大课堂”+“四大教育”+“三大导师”+“三个节日”的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四大课堂”中第一课堂聚焦学风建设,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第二课堂助力学生个人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第三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社会阅历;第四课堂进一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四大教育”涵盖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行为养成教育,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安全意识教育,筑牢学生安全底线。“三大导师”即人生导师、学长导师和学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通过“三个节日”(教师节、青年节和英文艺术节)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四大课堂”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抓学风”。安德学院认真学习研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相关精神,贯彻落实西安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工作的通知》等学风建设相关要求,院领导班子认真研读相关文件精神,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切实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学院针对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相继出台《安德学院学风建设方案》《安德学院本科生课堂、早晚自习管理规定》等制度,引导学生树立起“我想学,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学院定期召开学风建设专题师生座谈会,领导班子、教学督导、授课教师和各年级本科生代表及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号召全体师生统一思想认知,围绕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研讨;开展“书记下午茶”学风建设主题座谈,针对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到课率、上课状态、学习态度等问题提出建议,为优良学风建设工作谋篇布局。

学院上下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统计出勤情况,与任课老师进行充分且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对学风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不断优化工作方法与策略。每学期召开学风建设主题年级大会,提高学生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崇尚学风、践行优良学风、共创优良学风的学习氛围。并在新生入学后建立新生家长群,加强家校联动。学期初开展线上家长会,及时将学生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校内校外共同促进学风建设。

发出“创建文明课堂”倡议,制定文明课堂守则,班委、学生会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带头,打造文明课堂和无手机课堂;策划了面向新生的系列学长、专业课教师报告会和“安德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在思想建设、学业成绩、学生工作、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国际视野等方面发挥榜样力量;聘任安德学院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学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推行“研究生TA辅导制度”,每周为本科生辅导基础课程,推动本科生学风建设,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将学生会打造为学习型组织,在文化墙张贴“安德学院光荣榜”,举办“安德学院必读书目分享会”“安德学院英文读书月”“安德最美英文朗读者大赛”“安德学术英语词汇挑战赛”“安德讲书人”“国奖榜YOUNG面对面”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营造了良好读书氛围,助力学院学风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学生与入校时状态相比,在学习主动性上有了明显提升。

“第二课堂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学院逐渐培育了以“文艺—体育—书馆—咖啡”为特色的安德“第二课堂”体系。以英文歌曲大赛、英文话剧大赛、英文配音大赛、安德短视频大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以安德球队、新生运动会、篮球赛强健学生体魄;以安德学院图书分馆和安德讲书人栏目营造读书氛围;以安德咖啡创业实践平台培育学生创业与实践能力。学院连续五年学校阳光体育暨田径运动会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21年,安德学院获“校庆杯”篮球联赛冠军、校足球联赛冠军、校新生辩论赛冠军、趣味运动会季军、第一届保温杯气排球比赛季军、第五届心理趣味运动会中第三名;2022年7月,安德学院共有8名学生参加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大学生足球男子甲组决赛并荣获冠军; 2名学生参与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延长石油杯”乒乓球大学生比赛,并取得了男子组团体亚军。2023年,院篮球队在校篮球联赛中夺冠;足球队赢得校五人制足球联赛团体冠军;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延长石油杯”乒乓球比赛中2名本科生获奖;第十二届“阳光体育”互动中获一等奖,校排名第二名,节目入选校运会开幕式、省运会开幕式。2024年获第三届”唱支歌儿给党听合唱展演”二等奖、院篮球队获“校庆杯”篮球联赛冠军、院排球队获“保温杯”气排球比赛季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品征集展演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两人入围校园歌手大赛决赛;校园舞蹈展演三等奖。

“第三课堂增见识”。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学生参与了多项校级重点及院级重点实践团队,并且建立了6个大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干部服务与协作意识;“安德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十四运志愿服务、招聘会志愿服务、新生入学志愿服务等活动,安德学院赴陕鲁冀多地“逸云智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荣获“省级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校级优秀标兵团队、优秀实践团队;学院指导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实践团成员刘倩、郭乃祺、胡松昀、易甲臣、杜善迁获评优秀先进个人。安德学子通过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常怀感恩之心,树立报国之志。

“第四课堂拓视野”。 学院以英语学习为载体,开展具有安德特色、提升国际化视野,营造国际化氛围的学院学生活动。面向全校组织20余次主题英语角;在青年国际领袖峰会中同来自各国的青年学生交流学习;在“外媒眼中的中国”赛事里,从境外媒体报道中重新定义中国担当;在“南山取智,走向世界名校”活动中搭建留学交流平台,借鉴学长学姐的留学经验;在“大使面对面”中初探国际关系,培养家国情怀。安德学院用第四课堂为学生打开国际视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发现世界、为将来出国深造和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打下基础。

学生获校“争先创优”标兵个人3人次,标兵班4个,标兵宿舍1个;获宝钢优秀学生奖1人次,国家奖学金累计19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累计38人次,校五四青年奖章5人次,各类社会奖学金学院29人次,特等奖学金31人次;省级优秀毕业生9人、优秀学生干部累计2人次,校级优秀毕业生40人。学校授予学院首届毕业生“卓越贡献奖”。

(二)“四大教育”培根铸魂护航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指方向”。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工作首位,加强思想引领,推进改革攻坚,狠抓组织建设,开展实践育人,服务青年成长。邀请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大使等对全体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学生干部队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公众号打造“双语时政”“双语习近平说”,举办“外媒眼中的中国”“第三届一二·九书画大赛”“带着国旗去旅行”主题摄影大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院设置“党员先锋岗”,引导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各个方面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行为养成教育树人格”。学院紧抓“青年节”“教师节”等时间节点,打造“安德文明课堂”,要求同学们穿衬衣、佩戴安德领带,节日里为老师送上咖啡,重拾上课礼。举办“宿舍文化节”,营造整洁、温馨、向上的宿舍氛围;打造“安德文明课堂”,让学生懂规矩、知礼节。

“创新创业教育提质量”。创新创业竞赛不仅需要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平台进行锻炼。学院通过教师讲座、获奖团队分享沙龙、制作竞赛宣传手册、参赛作品存储库计划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观念。每学期双创部门印发竞赛宣传册,向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类知识,讲解竞赛相应规则,说明应提升的技能此外,建立了安德作品储存库,完整保留、及时更新学院各届学生的参赛作品,提供借阅服务。

在提高竞赛参与程度方面,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创新创业项目专项讲解,邀请往届竞赛优秀队伍为新入学同学进行讲解与经验分享。积极组织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搭建科研项目、主题活动、训练实践三位一体的成长平台,重点打造“安德双创”系列品牌活动:“安德双创讲堂”邀请行业专家介绍社会需求和竞赛须知,邀请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培训;“安德双创训练营”,举办安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答辩会;“安德朋辈交流会”组织获奖队伍、硕士与低年级本科生结对交流等,相继开展特邀“挑战杯”国赛银奖、“互联网+”省赛金奖获奖团队举办“互联网+”竞赛经验分享会、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赛宣讲会等活动。通过学业导师带领同学参与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在提升作品质量方面,开展院内答辩,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评委,从中遴选出优秀的作品,对优秀项目的指导老师给予相应奖金。构建安德学院荣誉墙,陈列优秀作品,增加学术氛围。开设“点睛班”,邀请国赛优秀团队分享创新思路并为院内优秀参赛团队进行竞赛指导。举办“安德创客报告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专门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奖励先进个人和集体。同时,学院与西安航天基地、陕西建工集团、京东云等签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协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实践平台。


办学以来,安德学院本科生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人次共计278人次,获得国际项奖项共计10人次,获得国家项奖项共计115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共计153人次。学生获批专利共计46项,学生获批专利项目数逐年递增,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

“安全意识教育守底线”。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树立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工作原则,做到面向全体、区分层次、抓住重点、不留死角,提高心理育人实效。学院通过“舍长—班委—班主任、辅导员联动”“家校联动”“党政联动”三大联动,畅通信息渠道,深入宿舍加强排查力度。同时,开展学生骨干培训,强化日常安全教育,筑牢安全稳定第一道防线;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和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度过大学生活;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谈心谈话,做好持续跟踪和建档记录,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做到“一生一策一台账”;完善五级工作网络体系,夯实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站、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五级工作网络体系,年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骨干”系列培训,提升全员心理育人水平。

(三)“三大导师”打造多线交流平台

“人生导师天天见”。以辅导员、班主任、学院领导构成的人生导师,每天至少与学生见一次面。通过“书记下午茶”“院长咖啡时间”、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心理疏导、人际关系指导,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提升,提高学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学长导师谈经验”。安德学院建立“TA”辅导和“朋辈导师”制度,选派优秀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定期为低年级本科生进行课程答疑。“学业导师面对面”。学业导师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三大导师制度互为补充,协同推进,为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造三全育人。

   

       在多年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安德学院人才培养摸索出的“党建+五个引领,四大课堂、四大教育、三大导师、三个节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得到实践的检验和社会各界地认可。《中国教育报》先后2次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党建+五个引领”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为题,报道安德学院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模式。

      通过系列举措,安德学院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行为养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展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关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雁塔、 草堂两个校区和一个科教产业园区。雁塔校区南...
南澳大学
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889年的南澳理工学院 和成立于1856年的南澳高等教育学院的三个校区...

版权所有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澳大学安德学院 陕ICP备0000000号 陕公网安备 0000000000 号 联系邮箱:AnDe@xauat.edu.cn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